队伍建设
当前位置:首页>>队伍建设

【导师风范】之新传学院篇|郭学军: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发布时间:2021-06-08  

郭学军,电影学博士,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影视艺术系主任,艺术硕士广播电视领域负责人,艺术学理论硕士生导师,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审专家,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奖专家,河北省影视家协会会员,河北文艺评论基地专家委员,河北省新型智库“长城文化安全研究中心”专家,河北广播电视台总编室专家库评议员。

自留校任教以来,在教学科研之路躬耕20余年,取得了一些突破和成绩。他是新闻传播学院首位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主持人、首位指导学生获得河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导师、首位荣获河北师范大学科研工作先进个人称号的教师。此外还在2015年获得第八届河北省文艺评论奖特等奖,2018年获得第23届河北省影视奔马奖、2020年获得第17届河北省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

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郭学军老师对电影发展史情有独钟,专注于电影发展史与叙事学的研究。从论文《十七年时期关于戏曲电影的三次讨论》《中国化解读与祛魅性阐释—1930—1960年代中国电影蒙太奇批评史》到专著《河北电视剧类型与文本》,再到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十七年”时期的中国电影批评》,每一项成果的背后都凝结着郭学军老师对于影视的坚持与热爱。他带着传统学者所特有的执着与严谨,日复一日读书钻研,透过表象看到电影发展背后的时代特征,透析发展趋势。从北大核心期刊文章的发表,到规范教材的编写,再到学术著作的撰写无不是郭学军老师废寝忘食钻研学术的成果。正是这种孜孜不倦,让郭学军老师为笔下文章注入灵魂,以自身信仰诠释学术真谛。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博古通今,风趣幽默是同学们对郭老师的印象标签。郭老师不仅学识渊博,底蕴深厚,上课的时候更是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同学们常说,郭老师的课堂没有一点水分,稍稍不留神就会跟不上他思维的运转速度。所以“手不停”“笔不断”也是同学们在郭老师课堂上的常态。郭老师对教学方法朗若列眉,学史不仅仅是为了去了解过去,更是为了指导当下实践,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进行创作。所以郭老师不局限于阐述理论知识,还常常引导同学们拓展思维,学习独立思考,并指引同学们去发现问题、探究方法,用不同的视角去看待艺术。他还为同学们叙述背后有血有肉的人物故事,许多同学感叹,郭老师的课听着上瘾,实在是意犹未尽。

郭学军老师也乐于从学生身上了解新思想,同学们经常在课堂上展示喜欢的作品,阐述自己的观点,课上氛围十分活跃。郭老师了解学生所想,关注学生所爱,广征博引过后也使这位可爱的老师身上多了几分青春的活力,多了许多紧随潮流的新观点。两全其美,教学相长。

黑发积霜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

对待学生,他总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指导论文写作时,大到篇章结构,小到遣词造句,郭学军老师查漏补缺,细致入微。每一次修改,都是郭老师逐字逐句精心的阅读和思考。一篇论文从头到尾不知道要讨论多少次,也不知道要修改多少次。一次次翻阅,一次次修改,但所有的努力都会有结果,由郭老师指导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论乌尔善导演电影的嬗变》以其新颖的观点与严谨的逻辑而获得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荣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股对学生的认真劲儿,让同学们敬爱有加,感激之至。

“志不强者智不达”这是郭学军老师的格言。正是郭学军老师那份对影视行业的坚持与热爱,成就了他勇于创新的年轻的心,也正是由于这份坚持,也成就了人人喜爱的郭老师。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郭学军老师是学生心中的良师益友,也是他们一生的引路人。

供稿: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