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榜样
当前位置:首页>>思政教育>>身边榜样

【支教星光】华藏寺的记忆——第十八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陈亚涛

发布时间:2019-12-18  

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我们一行四人在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支教一年。如今已是回到家乡的第三个年头。到甘肃的第一感觉仿佛时空穿越,回到想象中老城市的模样。乘坐公交车时更触发这样的思绪。兰州市公交车的乘坐方式不像我所熟知石家庄的样子,倒有些像地上地铁。如果距离过长,可以在乘车点和终点之间换乘一趟公交车,车费只在乘车时缴纳。换乘的站牌屋,记忆中是狭长的一个廊道,从远处遥望仿佛是汪洋里的一座小岛......我稍有些慌张和错乱,时空变换的如此之快,不知接下来会有怎样的际遇,我们四人当时就站在换乘的站牌屋内,等待着换乘的车辆,仿佛在等待营救我们的船只一样......

在甘肃落脚的第一个地点是中共甘肃省委党校。一下车就是党校门口。这是一个新的天地,一切都是新鲜的。街道两旁的树木正旺盛,绿油油的叶子,斑斑驳驳的日光,风动时,叶子刷刷作响。“咱们要去的天祝县是河西走廊的通风口,哪儿的风更大。”同行的小伙伴如是说。风是甘肃给我的第一印象。


在党校学习了一个下午,一个上午,第二天中午,天祝藏族自治县第一中学的周老师和团县委的香香姐便来接我们了。车开得很快,应目的四围都是陌生又新鲜的景色。

踏在天祝县的土地上,抬头望的第一眼既是一座富有藏族特色的小楼,直对着我们后来经常出入的胡同口,第一次见,觉得它好高,好漂亮,阳光下,闪着金色、银色耀眼的光,我心里兴奋,像是到了圣地一般。也许是站在街口的缘故,风不时吹来,仿佛吹走了整一夏的炎热,七月里,从未感受过如此沁人心脾的凉风,恍惚以为是秋日了。

学校还没有开学,我们四个人的日常就是到处走走看看。我和志学体力好些,经常去爬山,逛寺庙。天祝县因为有一座“华藏寺”寺庙,当地人称呼天祝还有“华藏寺”这个雅号。天祝县是东西狭长的一座小县城,南北方向各有一座山。我们第一次爬的是北山,循着早已压好的山路,谈天说地,观观瞧瞧,那一瞬间,心中所有的烦心事都被迎面的山风吹跑了。山上没有嶙峋的山石,有的是适合牛羊啃食的青草,这和我印象里的山相去甚远,倒很乐意称它是高海拔的草原。从山上向下望,能看到干涸的、宽阔的、留有水流冲蚀的河道。我想象不到它充满水时奔流的模样,直到后来我看到了庄浪河。

山上有成群的羊和马,抱着猎奇的心理,我和志学都期待目睹牦牛的身影,寻遍整个山头,也没有看到。我们不敢接近正在吃草的马,怕激怒了它,踏平爬山的乐趣,但最后还是在远处拍了一张照,让马做了背景。

因为爬北山的失落,爬南山的兴致早已减半。周六的午后,带着偶遇奇景的侥幸心理,踏上了登南山的路。两座山差不多高,用时也接近,不消说,山上的景色是接近一致的,不过南山的游人仿佛要多些,人文气息也浓厚些。山上有用石子垒成的小山丘,还有用石子拼成的心形图案,经幡随风飘动,发出呼呼喋喋的声音,不时会看到“风马”飘到眼前,这是当地人在山上发愿时撒落下的。我们不太懂这些,只有怀着虔诚的心......太阳渐渐下山了,仰望着最高处的山峰。志学说:“赶明儿咱们爬那个最高的山,不过得准备点儿干粮,太高。”当时的我望着那高高的山,心里不知在想什么,我仿佛没有要更亲近自然的壮志,只静静的观望心内便已满足。兴许是不想再受奔波之苦,兴许是有些畏惧,兴许还在惦记着学习绘画的事,牵绊之下,终没能登上那座高峰。回乡之后才明白,只有放下执念才能收获更多乐趣;在乎越多反而会失去越多;态度豁达人生道路才能更宽阔,绘画才能真正自由随心。而后又读到“好乐无荒”,才更明晰正业与娱乐的关系。爬过几次南山熟悉之后,越发觉得它的可亲,有那么一个下午,还去画过速写,现在想想,那段时光真是令人怀念。

时间很快,教学的时光总是一晃即逝。冬天到的时候,总是期待下雪,但一整个冬天除了干冷和凌冽的风,并未见到期待的雪。天冷,就想吃热的东西。我们在整个县城寻找发现,期待找到一饱口福的好吃食。

都说夜市是一座城文化的缩影,华藏寺也不例外。傍晚时分,从天祝一中门口出发,顺着祝贡路一直往北走,大约三五百米的地方,是这里独有的夜市风格。七点之后是夜市开始的时间,这个时间,各个摊主都在用铁棍撑起一间四四方方的框架来,四围裹上布,留一扇门,留几处透风的窗,门口一律放置着熬制枣茶的火炉,待火焰升腾,枣茶的香气弥散在空气里,身体也为之舒畅。火炉上的烟囱极高,节节叠压,高过了屋顶,火焰还未升起时,烟囱里的白烟飘飘然升上天际,慢慢地,炭火通红了,火焰越烧越旺,烟囱里的白烟也渐少了,不一时,火炉上的枣茶壶发出声来,“嗡”“嗡”“嗡”的亲切极了。那壶下面的火焰好灵活,快要把它包围,真像是舞动的精灵,跳动着身姿,充满着朝气,充满着活力。像永不衰竭的生命之火。几经寻觅走进一家小帐篷,地方虽小,胸怀却可以很大,帐篷里母亲是“大堂经理”,儿子是“厨师长”,这样的组合,立刻使我想起暑假时同父亲母亲一起经营早点铺的情景......等待上菜的间隙,我们喝着茶,聊着天,感受着不一样的世俗生活。

在吃过三四次火锅,喝过四五回枣茶,爬过五六番南山之后,翌年三月份雪才如鹅毛一样飘落下来。三月份的天气,在河北气温已渐渐回升,但天祝仿佛刚进入寒冬,一连几场大雪,让我们几个异乡人见识了天祝圣洁的白雪。马牙雪山是天祝最为知名的旅游胜地,山顶还有一处天池,甚为壮观,但机缘不巧,未能亲身一观。学生说,这雪是下给雪山的,“她们”在这个时候才向自然收取一些资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只有亲身去过不同地方,才能有所感受。

开学后,教学任务完成之余,感受着来自各方的关怀和温暖。校长和老师们很照顾我们四个新去的“学生老师”,当地人管孩子都叫“娃娃”,我们四人在老教师面前自然成了他们口中的“娃娃”。中秋节时马校长给我们几个“娃娃”送来一个“天祝”大月饼,感动的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团委吴老师时时问候,美术组长张老师更是关怀备至。学生们一口一个老师的叫着,有时还要鞠躬,我们默默承受着,也深觉肩上责任重大而能力不足,实在无法,只有将所见所学倾囊相授,才对得起学生们的一片赤诚。我们感受着来自各个方面的爱和关怀,感叹天祝这一方土地朴实的民风,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

帝豪超市是天祝为数不多的大超市,晚饭后没地方可去,便会想到它,和售货员阿姨打招呼多了,渐渐便成了老熟人,相隔多时再去,倒有些故人重逢的亲切;在天祝夜市取消前,约略去过三四回母子店的帐篷吃饭,不为别的,只为寻找哪一种熟悉感和亲切感;一中对面的菜店,每天都要去三两回,老板是上了岁数的夫妻俩,他们配合默契,相互体谅,从他们生活的片段里感受着爱的力量;每次走到牦牛广场,都会看到聚集在一起的人,他们或唱歌,或跳舞,或转动经筒,或捻动手中的珠串,在这里我们感受着天祝人民信仰的虔诚、团结的力量.....涉世未深的我们,通过他们感受着天祝,感受着世界的爱和温暖,如今再谈起来,他们那一张张朴实的笑脸又浮现在眼前了。

华藏寺每天早、中、晚都会有钟声敲响,是从天祝一中校园向外扩散的,钟声响极了,仿佛能使这座城每个角落的人都听到它的声音。我猜想,在这座城讨生活的人,是否是应着这钟声在安排作息......时隔三年,钟声早已模糊,但那种感觉只要回味,便立即回到心头。

“用一年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当身临其境在做支教这件事的时候,并没有觉得它有多么的伟大,反而会为自己某一天没讲好的一个问题而自责很久,直到离开它,经过岁月,再回想时才慢慢体会到当时的珍贵。

写到最后想起了刘长卿的一首诗,“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人的一生仿佛都在回家的路上,无论有多大的风,无论有多大的雪,因为奔路的人心中存有家的温暖,风雪再大也阻挡不了回家的路。而我此生可能会有两个家乡,一个是生我养我的家乡河北,一个是给予我“风雪”真切感受的家乡天祝。支教的日子早已结束,如今回想,仿佛是自己在另一个时空里发生的事,虽然时过境迁,但那份存留心间的感受是真切的,那份感恩亦是真切的,而当时决定去的那份热血以及天祝人给予我的所有感动也始终是激励我朝着更好方向前行的力量。


河北师范大学第十八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陈亚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