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学子风采

【支教星光】那纯洁与晴朗——第十八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刘志学

发布时间:2019-12-18  

阳光明媚,晴空万里,抬眼望去,天上除了纯洁的蓝色与白色,就只剩下了轻抚过我脸上的微风,说不出的舒爽,这是我到达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的第一感觉。

七月的河北师范大学,正在火炉般的太阳炙烤之下,前一天还在河北的我,恨不得每天躺在冷水池里才能勉强消解一下浑身上下难耐的燥热,甚至当我们到达兰州市的时候,还会感觉燥热难耐,连我行李箱的橡胶轮子都在几十摄氏度的地面上磨化了。然而这里,这个距离兰州市仅仅两个小时车程的小县城,我却不得不拿出我早已封箱的外套,太阳对这里人们格外温和。“有点儿神奇,这儿还不错”,我这样想着。

我并不是一个娇生惯养的人,相反,出身农村家庭的我,深知学习的不易,所以我最初在心中构建的支教环境,是在那种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又没水没电的群山之中,同时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我非常乐意去到这种地方奉献自己,虽然仅仅只是一年的时间。显然,我的思想还停留在十年之前,现在的中国,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不断努力,已经帮助大多数这样的偏远地区摆脱了贫困。最初的时候,我甚至还对这里富足的生活不太满意,不能实现我支教的意义,等到支教生活渐渐进入正轨,才知道我的这种想法是多么的狭隘。

改变我的是这里的学生、老师、素不相识的乡民,以及头顶上那片纯洁与晴朗的蓝天,这儿让我忘了我所有的疲惫、烦恼,用辽阔晴朗的天空敞开了我的心。

那白云与蓝天

天祝遍地都是寺庙,山上随处可见经幡与玛尼石堆,同样,也有我众多的藏族学生。他们有各种四字甚至五六字的名字,整整十个班的学生,每天光叫名字都能够让我焦头烂额,索性他们的个性十足,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与特点,带着点高原红的面庞上,每天都带着纯洁的笑容,他们爱唱爱跳,从不吝啬表现自己,我几乎看过每一个学生在台上展现他们所喜爱的藏歌与锅庄舞,他们爱音乐,爱知识,我第一次感受到有这么多人需要我。

我开始不遗余力的倾注我的精力在我的学生身上,人生中第一次有了作为人民教师的使命感,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我都愿意与他们交流。一次全校的合唱比赛上,我承接了我所有十个班的合唱任务,还接受了别的年级班主任的邀请,帮助他们排练合唱,那一段日子几乎是我最忙的日子,每天的嗓子都是哑的,疲惫充斥着我的身心,有时我会觉得有些事本不该由我来做,但是每次听到经过我身边的学生尊敬的称呼一声“老师”,我的疲惫都会随之而去。


“七彩课堂”是专门为假期因为路程太远而不能回家的学生准备的,也是我们支教团在天祝的特色活动之一。每个周六,虽然说是假期,但我们仍不愿离开这群可爱的学生。在这间教室里,老师与学生都成了一个倾诉者,倾诉着自己藏在心里的小故事,喜悦或者悲伤,痛苦或者幸福,都装在这一间小小的教室里,在这里没有什么是不能说的,因为我们彼此面对的,都是自己最信任最可爱的人。


在学校新建的操场上,我第一次吹起了哨子拿起了秒表,做了一个体育老师的事。本职教学并不是我们工作的全部,作为支教老师,就像一颗钉子一样,可以将它钉在任何地方,任何一个志愿者都不是泥捏的,疲惫或许充斥了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但同时也是我们成长的开始,接受任何任务,迎接所有挑战。当我们抬头仰望,头上尽是白云与蓝天。

那楼宇与街道

天祝县城不大,她只是西部连绵不断的丘陵里包裹的一小块平原,我甚至感觉这个地方没有我家乡小县城的一半大,这是我后来无数次在山顶鸟瞰天祝县城,一直以来的感觉,但这个感觉仅仅针对的是县城区域,如果把天祝所属所有区域加在一起的话,她的面积要是我家乡县城面积的十倍之多。

闲暇之余,我喜欢徜徉在这里的街道上,无论是在白天还是晚上。一年的时间里,我几乎走遍了这个小县城每一条街到,看到过这里的每一座建筑。这里的风格或许并没有过多的特殊之处,不一样的,是这里的人。

天祝没有被大城市那种纷乱喧嚣的快节奏生活所浸染,这里似乎就是一处现代化的世外桃源一般,人们不会被繁重的工作压抑,无论在什么日子里,他们都乐于走出家门,来到这些楼宇与街道之间,肆意洒脱的放松着自己。牦牛广场上总是人头攒动,人们成群结队的围成几个大圈子跳着所有人都熟悉的锅庄舞,并不是因为有什么重大欢愉的节日,而是人们已经把这当做了自己的生活。

在这大街小巷当中,分布着当地的各种门市,走进这些店面,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想要寻找我们需要的物品,更多的是抱着猎奇的心理去探寻藏在这个小县城之中的惊奇,久而久之,淳朴的藏民店主都已经熟悉了这几个操着普通话口音的年青人,任由我们好奇的打量与询问着我们没有见过的商品,笑着回答我们每一个问题,甚至还有店家会赠送我们一些小礼物,对我们来说,真是处处都有惊喜。我们也时常教授本地人一些这里学不到的东西,渐渐的才感受的,原来作为支教老师,我们的学生不仅仅只在学校里面。

随着三三两两的人流走入街道,跟着广场上那欢快的舞蹈跳动,此时此刻,在这异乡的楼宇与街道当中,我们已然成为了天祝的一份子。

那山丘与小河

庄浪河日夜不停的顺着天祝的东沿缓缓流过,默默地哺育着这个小县城里属于她的万千子民。在一个周日的早晨,我们出发了,几个热情的藏族孩子邀请我们与他们一起去庄浪河边野营,小河潺潺的与我们的营地擦肩而过,水里的鱼,天上的鸟,岸上聊着笑着的我们,一天的嬉闹之后,我们带走了所有我们带来了,没带走任何这里该有的。

河水不深,最深不过没腰处,人们在庄浪河的边沿修建了堤坝与长廊,河里的水一年四季都不会干涸。每天下班,人们会牵着孩子走到这,清朗的河水映着夕阳,马儿在河边饮水,人与河在一片祥和中迎接日落。这就是一直以来天祝人与庄浪河的相处方式。

庄浪河像一条丝带一样把包围着天祝的山丘串在一起,这里的山都不高,每一座都差不多一二百米海拔的样子,登山成了我与伙伴每周必进行的娱乐活动,在这四周的山上都能够将整个县城尽收眼底,这种一览无余的感觉着实让人心胸开阔。在山上总会碰见一两个赶着羊群或者马群的牧人,他们从早上出发,到晚上才回家,放牧既是他们的工作,也是他们的生活,听着牧人给我们讲述天祝的故事,倒也逍遥自在。唯一的遗憾,怕是我们始终没能登上我们目之所及的那座最高的山峰。

山上随处可见的经幡与玛尼石堆,见证了当地人民虔诚的信仰,循着前人踩出的足迹,我们也曾探寻过几座古老的寺院,或许只有这种纯净的山丘与小河之间,才能安防的下世人纯洁的灵魂吧。

那青草与白雪

天祝似乎没有夏与秋,只有春与冬,满目的青草绿刚刚退去,就会被皑皑的白雪覆盖,直到明年春天,小草再次探出头来。

西北地区大面积的戈壁与荒漠终于将魔爪伸向了天祝的青草,在天祝外围大面积出现了戈壁化现象,青与白之间不该有灰的出现。我们支援教育,但也同样不想看到这个美丽的地方变的满目疮痍。在县政府的号召与带领下,期盼已久的绿化活动终于来了,作为支教老师的我们,迫不及待的扛起铁锹加入到学生植树的大军当中。身为人师,不论是在教学中或是生活中,我们都要冲在最前面,榜样的力量对于学生来说意义重大。

天祝的冬天异常的冷,持续时间也非常的长,甚至在我们将要离开的六月份,还见到了最后一场雪。那场雪之后,我们带着学生在操场上做了最后一次课外活动,上了最后一节“七彩小屋”课程,也留下了最后一张合影。我为每个班级上了最后一堂课,但是没有做告别,因为我怕我离不开这群学生,离不开这个美丽的小县城。在我人生中多少个一年的时间,都这么悄悄过去,没有留下多少痕迹,但是在这支教一年当中,却让我终身都难以忘却,这里让我觉得我本该属于这里,这是我们的第二故乡。在那个有着青草与白雪覆盖的地方,我们做了人生中最难的一次告别。

直到今日,我依然与天祝的老师和一些同学保持着联系,时常会咨询我一些问题,或许有些学生已经把我,一个从遥远地方赶来传授他们知识的青年,当成了他们永远的老师,而我,也永远记着我在遥远的西部,有着这么一群永远无法割舍的亲人。这一年的支教生活让我成长的太多太多,给我的感触也太多太多,哪怕诉尽千言万语,也无法将我们这一年的经历略述一二,这是我们每一个支教志愿者永远的故事,河北师范大学的支教故事也会永远讲述。

故事需要传承,支教事业必会在一代又一代志愿者的努力下发展壮大,让更多的孩子,能够看到那纯洁与晴朗的天。身为志愿者的我们,随时听候召唤!

河北师范大学第十八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刘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