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风范
当前位置:首页>>导师风范

【导师风范】之历史学院篇|汤惠生:文化部优秀专家

发布时间:2019-12-12  

汤惠生,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文化部优秀专家,河北师范大学国际岩画断代中心主任,历史文化学院艺术考古方向学术带头人。世界岩画委员会执行委员,澳大利亚岩画协会理事,意大利卡莫诺史前研究中心理事,《世界岩画艺术委员会会刊》(意大利)编委,《世界岩画艺术委员会通讯》(法国)编委,法国Bropel出版社《世界经典岩画丛书》编委会编委,《器物学——环太平洋考古》(澳大利亚)编委,国际古代中亚研究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宁夏岩画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家学渊源   积淀深厚

“精英钟萍水,诗礼绍夏阳”。江西萍乡汤氏家族是乡邑望族,世以诗礼传家。汤惠生的父亲北师大毕业后被新月派诗人饶孟侃引进到川大作助手。后因被打成右派,举家谪往青海乐都。父亲在乐都一中学校农场、图书馆打杂。“父亲做一名图书馆管理员对我来讲倒是一件好事,此时我正好在乐都一中读初中。父亲从不敢明言让我读书,可他常常让我去图书馆‘把书上的灰尘掸一掸 ’。后来才知道父亲的良苦用心,图书馆那时已经不开放,书架上的灰尘何用天天掸!没人指导,去图书馆只是漫无目的的乱翻书,但后来慢慢读了进去,几个小时浑然不觉。……到1969年,乐都一中图书馆的小说居然几乎读完。多少年之后才明白,这是我一生的财富。”

“后来形势逐渐宽松,父亲开始有意引导我读书。我本来对18、19世纪的外国文学不感兴趣,但在父亲的引导下,开始读狄更斯、托尔斯泰、雨果等人的著作,辄有不懂,便问父亲……”

即便是在青海农机锻造厂当工人,汤惠生依然爱书如故。恢复高考后,汤惠生考入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后在青海考古研究所从事田野考古19年,曾任研究员、副所长。1992年9月至1993年11月于意大利卡莫诺史前研究中心进修岩画与史前艺术,师从前世界岩画委员会主席阿纳蒂教授。2006年1月至12月为美国北卡大学访问学者,2006年1月至5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讲授西藏考古史等课程。

惟石能言,考古于艺

汤惠生教授长期从事史前宗教与艺术考古,已出版学术著作六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近20篇用英文撰写发表于欧美学术刊物。在史前艺术研究领域,汤惠生创立了二元对立理论对史前人类的思维、观念、艺术形象或中国的认知考古学进行了系统研究,将史前种类繁多而又零散的艺术形象纳入到一个理论体系中加以诠释,将艺术产品与人类的思维、行为(仪式)和社会性结合起来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被前世界岩画委员会主席阿纳提教授誉为国际六大岩画解释理论之一,在国内外学术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其针对岩刻画的微腐蚀直接断代技术也是国内首次运用,第一次对我国的岩刻画运用自然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直接断代。该研究成果在国际岩画联合会会刊《岩画研究》上发表以后,受到国际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同时作为一项科研课题已获青海省科委验收。

从事岩画和史前艺术考古的同时,汤老师在藏学和峡江地区考古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诸如青海地区早期藏传佛教摩崖与佛教寺院的调查、青藏高原的旧石器与细石器、青铜时代齐家、卡约等墓地的发掘、峡江地区汉代墓葬与唐宋遗址发掘等,均有着丰硕的成果和不俗的业绩。

从教以来,汤老师始终坚持将田野考古与理论研究相结合,近年来组织河北师范大学考古队赴巴基斯坦哈拉帕遗址,开创了地方高校首次独立赴境外发掘的先河。

今年10月25-28日,央视CCTV-1综合频道、CCTV-13新闻频道分别在《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朝闻天下》等栏目,以“青藏高原岩画大调查”为题,连续报道了由我校国际岩画断代研究中心参与调查研究的青藏高原岩画调查成果。汤惠生教授及我历史文化学院客座教授、《岩画研究》主编罗伯特·贝德纳里克教授,赴青藏高原对玉树地区通天河流域的岩刻画进行微腐蚀测年,并取得一组科学有效的测年数据。数据显示,该岩画大约制作于距今2600年前的春秋时期,这也是通过世界上流行的岩画科学研究办法获得的玉树岩画第一个测年数据。

今年10月份,汤惠生教授率河北师范大学考古队再赴巴基斯坦哈拉帕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继续在境外书写着河北师范大学考古人的坚守与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