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风范
当前位置:首页>>导师风范

【导师风范】之地科学院篇|路紫:国家教学名师

发布时间:2019-11-19  

路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学名师,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82年于河北师范大学地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2003年9月在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一直致力于人文地理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出版学术著作7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2002年获河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996年获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地学系列新教材”《中国经济地理》,主持河北省“中国经济地理精品课程”项目,主持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信息地理教学团队”建设项目,2003年获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15年获河北师范大学“卓越教师”荣誉称号。


路老师科研中始终瞄准国际先进水平,理论创新和案例实证并重,促进了中国信息地理研究与国际接轨。多年来,他在人文地理学理论和技术支撑下,发挥地理科学在多因素、多时空尺度、综合集成研究方面优势,构建了较系统的信息地理研究内容、方法和体系。就网站信息流引导现实人流、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与区位取向、社会性网络服务社区人际节点空间关系、数据通信支持空域资源充分开发利用等问题上提出若干创新观点,形成若干学术贡献:基于模糊图论和模糊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开发模糊中心性分析模型,依据旅游在线满意度评估差异函数范式提出城市(区域)“象限测度法”,还论证了信息流时间替代假说、时间效率假说和活动兼顾假说,建立了由不同类型旅游网站构成的“旅游交流地理网络空间图式”,证明了旅游网站信息流的位序—规模分布的单分形特征。其学术研究具有一定的国际和国内影响。曾被聘为国际地理联合会(IGU)通信网络与电信地理委员会(CNT)正式委员、中国地理学会理事会理事(第七届至第十届)和青年地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和名誉理事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旅游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北省高等学校管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NETCOM、《地理科学》、《人文地理》编委。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吴传钧院士、陆大道院士、刘昌明院士评价其为:中国通信网络与电信地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中国学者,为经济地理学拓宽了研究领域。

在进行人文地理、旅游管理、航空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建设时他力主“面向发展敢于‘动态’,心中两个字‘饭碗’”,“一个专业,应能深受家长和考生认可,能提供十分明确的就业岗位,能告诉学生四年后干什么四年间学什么”。在面对“学生的学业发展,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是最好的”这一问题开展课堂教学、学生培养等教育工作时,他主张“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方式没有最优,只有适切”,“没有哪一种教学方式是万能的最佳的,只能说针对不同人群可以选用最适宜的最符合切实需求的”。对地理专业应注重“科研-教学结合”,他率真、严谨、平易地带动一大批学生参加学术研究;对航空服务与管理专业应注重“培养学生勇敢快乐、积极向上的人格魅力,就算压缩一些课本上内容也是值得的”。

路老师主要开设中国经济地理、信息地理、旅游开发与管理、空域规划等领域的课程。在教学中,他有着强烈的改革意识,秉承学生终身发展的指导思想,积极探索专业建设,注重课堂教学质量。“我愿和你一起种树,但不允许你不劳而获,不愿意帮助你去摘取现成的果实”。路老师的自我评价是“一个比较‘讨厌’的指导老师,要求严苛:不能逃课、不能迟到、上课不能说话、作业必须准时完成”,这种严要求和高标准也被学生戏称为“路氏门规”。“比较严,也不会夸人,看到优点轻易不说,但对缺点死劲说”。他在指导研究生写论文时从不保留自己的重要见解,论文没创新,绝不点头通过。起初学生们觉得委屈甚至反感,时间长了逐渐觉得受益匪浅。他秉承“使学生终生受益”的从教观念、满腔热诚的对待学生:“要把可贵的开阔思维、崇尚学术的精神境界传承给我的学生”。从教几十载,路老师早已桃李满天下,有的学生获得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有的获得河北省青年科技奖……他十分注重对青年人的“传帮带”,常常告诫年轻教师:“在一个领域内长期坚持不懈地进行钻研”。他曾获得中国地理学会青年科技奖、河北省青年科技奖、河北省科技十大杰出青年、石家庄市劳动模范、石家庄市青年科技十杰等多项荣誉称号。

路老师的座右铭是,“一个知识点就是一节课,一节课就是一门课,一门课就是一辈子”。这种观点也得到学生强烈共鸣:“因为喜欢这个任课老师,所以才对这门课更有兴趣,甚至会对这所大学更热爱”。从他这里透视出一种“形象观”——教学是一种态度,只要看重课堂看重学生,一名老师就能把形象树立好。“做老师不简单,对学生的影响可能是一辈子,一个让学生反感的形象可能毁了学生对这门课、这个专业、甚至这个学校的形象”,“教师在一门课的授课中除了传播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授该学科的思维方式,以至将专业知识上升到思想层面,引导发展与创造的精神”。在这种理念下,他密切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占有鲜活资料,竭力给学生以新信息、新思维和新启迪,他传承教学科研经验努力培养学生独立大胆、严谨求实的学术思维,用从严治学塑造学生认真不苟的学习习惯、积小成大持之以恒的求知精神,受到领导和学生普遍认可和广泛好评,由此获得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河北省师德标兵、石家庄市十佳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

供稿: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