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风范
当前位置:首页>>导师风范

【导师风范】之文学院篇|郭宝亮: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评委

发布时间:2019-11-11  

郭宝亮,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小说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新文学学会常务理事,河北省作协副主席,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委,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评委,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优秀教师,河北省首届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获得第七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二等奖,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河北省文艺振兴奖,河北首届孙犁文学奖等多项荣誉。

探索教学新模式,提高课堂含金量

郭宝亮教授主要讲授《中国当代文学》《新时期小说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高阶导读》等课程。在教学中,他始终坚持一种治学理念,那就是“打造不同于中学课堂的大学课堂,把大学课堂变成一个开放的课堂,一个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研究能力的课堂”。课堂上他带领同学们发现问题,引导有兴趣的同学到图书馆、到课外去自主学习,使课堂内外知识交融、能力提升融为一体。他主张,学生在听课时要学会做“大脑的体操”,不仅听知识,还要学方法。他告诉学生们听课要听老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过程和思维过程。这种内在启发式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常常让学生在课堂上碰撞出思维和智慧的火花。

在教学中,郭宝亮老师总是把学界最新科研成果以及自己的科研心得及时地渗透在教学内容中,几乎每次讲课都有更新和调整。他常说“照本宣科是没有意义的,含金量的高低才是大学课堂的衡量标准。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还要使他们了解最新学术动态。”让学生在“懂与不懂”之间,“不懂”是要给新知识,要激发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懂”是要善于深入浅出地讲解知识,让不好懂的知识变成好懂的,让学生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多年来,他的辛勤付出得到师生的广泛认可,他被评为河北师范大学首届“卓越教师”,2017年,被评为河北省优秀教师。

辛勤培养研究生,严管厚爱是法宝

郭宝亮老师本着“严管厚爱”的要求认真指导每一位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伊始,就要求他们读文学杂志,他说做当代文学研究的,若不了解当下文学发展动向,还怎么做研究? 他还会为学生们开一门《理论与方法》课程,帮助学生快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会如何读书、研究和写作。他每个月都会让学生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去细读,写成读书笔记,组织同学们一起交流读书的感想和心得体会。有时,他还会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听一遍和讲一遍效果不一样,听得懂和讲得透又大不相同!”

郭老师常常教导学生要有超前意识、科研意识,他的学生一般都早早确定了选题,围绕选题去读书、去研究。他还经常向学生们讲述自己对论文写作的理解,认为写好一篇毕业论文,不仅仅是一种学术训练,也是一种专业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边学、边读、边写的过程,养成了学习、思考、研究的习惯,高质量的文学评论郭老师会积极推荐到适合的报纸或杂志。郭老师和学生们建立了定期见面机制,在学业上、思想上、生活中帮助学生解决困惑。郭老师已培养硕博研究生八十余名,许多学生已成为各条战线的业务骨干……2015年,郭宝亮老师被评为河北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

文学评论有建树,做人做事真性情

郭宝亮教授教书育人的同时,十分重视科研,科研成果也相当丰硕。他曾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争鸣》《当代作家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等重要报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出版《王蒙小说文体研究》等专著6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河北省教育厅重大招标项目1项,参与河北省社科重大基金项目1项,河北师范大学重点基金1项等课题。其科研成果曾获第七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二等奖,第八届河北省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第十一届、第十五届河北省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第九届、第十一届河北文艺振兴奖,首届孙犁文学奖等,在学界具有重要影响。

郭宝亮教授的研究领域主要在中国当代文学,特别是小说理论和批评方面。他提出的“从文本中来,到文化中去”的研究方法,具有建立新的批评范式的意义。根据这一理论范式,他对当代许多重要作家作品的研究都别开生面。他的研究与作家保持了良好的对话关系,既不是溢美的捧评,又不做故弄玄虚的酷评,而是实事求是的、建设性的批评和研究。王蒙曾言“知我者,宝亮也!”因其学术造诣, 2011年,郭宝亮教授受邀担任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委,2018年受邀担任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评委。

郭老师乐观、率真,乃性情中人,在文学界、评论界颇有人缘。他曾邀请王蒙、刘震云、刘醒龙等一批知名作家来校讲学,充分发挥名家的引领和辐射作用,让河北师大热爱文学的师生颇多受益。如今,他已耕耘杏坛33载,依然充满激情地工作着。每每站上讲台,他的心里便想着“课堂”、念着“学生”,快乐地为学生们继续讲述着“文学的故事”。